当前位置:首页 > 了解私募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费:收费模式有哪些?常规费率水平是多少?能否不收管理费?

来源:越秀私募服务 阅读量:8 时间:2025-06-11 16:32:55
    前期,积募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了大家关于管理费的一些情况反馈,本期我们来分享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的调查结果。如有更多意见及建议,欢迎文末留言探讨。
    特别说明:因样本数据有限,本文所载的分析结果仅供参考。
    管理费,顾名思义就是私募基金管理人为管理基金资产、提供投资管理服务而向投资者收取的固定费用,一般从基金财产列支。它是私募基金运营成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管理人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用于覆盖管理人日常经营成本,包括员工薪酬、办公场所租赁、日常办公设备等。
    积募基于收到的问卷样本,对大家提交的管理费情况进行了统计,本期分享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费情况。
    Part.01
    2025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费相关规定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费相关规定分布在各个自律规则中,我们主要参考《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第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规定,简单梳理管理费相关的一些要求,具体如下:
    1、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募集推介材料、风险揭示书等文件中,就相关费用等重要信息,向投资者披露。
    2、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费用等重要事项发生变更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协会履行变更手续。
    3、私募基金管理费率发生变化的,管理人应当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及时向投资者披露。
    4、私募股权基金不得通过设置复杂架构、多层嵌套等方式规避监管要求,收取不合理费用。
    5、从私募股权基金财产中支出的费用应当与基金运营、服务直接相关,不得支出与基金运作无关的费用。
    6、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外的其他主体不得收取管理费。
    7、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通过约定管理费返还等方式,变相向投资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
    8、私募基金管理人不收取管理费或者管理费明显低于管理基金成本的,应当具有合理性,并在提请办理备案时提供相关说明。
    Part.02
    2025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费调查结果
    本部分内容结合积募此前开展的调查问卷内容及自有数据库,为大家简单展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费设置情况。
    一、管理费谁来收?
    这好像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基金管理费当然是由基金管理人来收取,难道还有其他人可以收?
    的确,管理费只有管理人能收,其他机构或其他人还真的不能收。《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第2号》第十九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外的其他主体不得收取管理费。法规上也明确了,管理费只有管理人可以收取。
    很多人咨询的一个问题是,在双GP架构中,非管理人GP是否可以收取管理费呢?答案很明显,当然不行。管理费是专属于基金管理人的费用科目,其他GP可以收取执行合伙事务报酬,但不能收管理费,并且收取的执行合伙事务报酬一般建议不要高于管理人所收取的管理费。
    还有一个进阶问题,如果非管理人GP也是在中基协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这种情况下也不能收吗?答案是也不行!管理费是基金财产支付给本只基金产品管理人的费用,其他主体不能收取。
    二、管理费怎么收?
    管理费的收取方式一般包括两种,一是价内收取,即直接从基金财产中收取,投资人无需另外支付,投资人的实缴出资金额包含了管理费;二是价外收取,即投资人直接支付到管理人银行账户,投资人的实缴出资金额中不包含管理费。
    价内收取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因为投资者未及时支付管理费而导致的违约风险,缺点是会降低投资者或基金的实际投资金额,从而可能影响其基金最终的投资回报率。而价外收取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投资者的全部出资都用于项目投资,从而提高其基金的最终投资回报率,缺点是会增加投资者现金流的压力,还可能因为未能按时支付管理费而带来违约风险。
    根据统计结果,大部分(73%)管理人都是采用的价内收取方式,小部分管理人(19%)采用价外收取方式。
    目前对于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协会在回答常见业务问题中指出,建议管理人从基金财产中收取管理费。因此,实操中比较推荐的方式是直接从基金财产中收取“价内管理费”。
    三、管理费按什么标准收?
    常见的管理费收取方式主要分为固定比例、固定金额两类。根据样本数据统计,有85%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选择按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费,少部分(15%)基金是按照固定金额收取管理费。选择按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费的基金中,有的还会根据计提基数或费率的不同进一步选择差异化管理费。
    1、固定金额管理费
    固定金额管理费按支付频率具体可分为一次性预付、按年支付、按半年支付、按季度支付等,其中按年支付最为常见。
    固定金额管理费的具体收取金额也有所不同,样本数据中控制在5-35万元/年不等,但由于不同类型的基金个体差异较大,可能会受到基金管理规模、投资者背景、市场行情等各方面影响,大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此外,样本数据中也有基金选择一次性预付全部的基金管理费,合计约100-300万元不等。一次性预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大部分固定金额管理费以按年支付的频率为主。
    2、固定比例管理费
    相较于固定金额的管理费而言,固定比例管理费较为常见,是大家通用的一种管理费收取方式。具体的金额主要由三个变动因素构成:计提基数、费率(年)和时间期限。
    常见的计提基数有:①基金实缴金额;②基金认缴金额;③已投金额。
    大约有74%的基金是以基金实缴金额为基数收取管理费,23%是以认缴金额为基数,剩余3%是以已投金额计费。经过整理发现,以认缴金额为基数收取管理费的基金大多是专项基金,也有的专项基金会倾向于将项目已投金额作为计提基数。部分管理人还会采用差异化的管理费收取方式,比如投资期、退出期按照不同的基数来收取管理费。
    四、管理费收多少?
    在确定的计提基数基础上,管理费的费率水平关系着管理人能收到的具体金额。
    从收集到的结果来看,管理费率在2%及以上的占比接近一半,一般是2%费;费率在1%-2%之间的占比为45%,1%以下的占比6%。
    在实务中,基金的管理费费率也并非一成不变,很多管理人会根据投资的不同阶段收取差异化的费率,比如有的管理人统一按照基金实缴金额为计费基数,投资期收取2%、退出期收取1%、延长期及清算期不收。有的管理人还会在不同的投资阶段设置不同的计费基数,比如将投资期划分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收取基金实缴出资的2%,第二个阶段收取实缴出资的1%,延长期、退出期等偏后期的阶段收取已投资但未退出项目金额的1%。这些差异化的收费标准经过管理人与投资人谈判博弈确定,一般以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主。
    如果是超长存续期的基金(存续期>10年),通常会把管理费收取期限定在前5-7年,个别会选择存续期全程收费。
    此外,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顺便让大家选择了一些影响管理费费率的核心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投资者议价能力、基金规模、市场行情排在前三位,合计占比超6成,其次是机构品种溢价、基金架构的复杂程度等等。
    投资者的议价能力越强,越能争取到较低的费率,这通常取决于投资者的资金实力、市场影响力以及对基金管理人的谈判能力。在市场行情较好时,基金管理人可能因项目前景乐观而提高费率;而在市场低迷时,为吸引投资者,可能会降低费率。基金规模越大,管理难度和成本可能越高,但同时也能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基金管理人会综合考虑规模对费率的影响。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因品牌声誉和管理能力优势,可收取更高费率,投资者愿意为此支付溢价,以获取更专业的服务和更好的投资回服。
    五、能否不收管理费?
    前面我们统计了市面上管理费费率区间的分布情况,有小伙伴好奇管理费最低收多少?仅从问卷结果来看,费率低于1%的占比不到一成,而目前有很多母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已经降低到0.5%了。那么,如果是超低管理费或者干脆不收管理费,可行吗?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第2号》第十九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不收取管理费或者管理费明显低于管理基金成本的,应当具有合理性,并在提请办理备案时提供相关说明。从上面的规定来看,收取超低管理费或者不收管理费,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
    在实务中,如果管理人不收管理费,在提交基金备案时会被协会反馈,要求说明合理性及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是豁免管理费的:
    (1)为避免重复收取管理费,部分FOF基金(投资范围仅限基金产品)不收取管理费;
    (2)处于经营期限延长期间的基金,通常也不再收取管理费;
    (3)部分专项基金会在合伙协议中明确约定,当基金未能实现协议中明确约定的投资项目退出交割时,基金管理人不收取管理费。
    除了直接不收取基金管理费以外,部分管理人还会对投资人进行管理费减免的优惠措施,当然这种情况在一级市场出现的次数会少于二级市场。需要注意的事,如果管理人在没有明确减免规则或者没有向投资者披露的情况下,仅针对个别外部投资者减免管理费,可能会涉嫌存在不公平对待投资者的问题。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0755-82532656
© 2025 深圳前海越秀文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90529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彩田南路星河世纪大厦A座30楼3016
手机:0755-82532656  吴先生
电话:0755-82532656 18688782849
传真:0755-82532656
邮箱:10451842@qq.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